傳統路由器工作于OSI七層協議的第三層,其主要任務是接收來自于一個網絡接口的數據包,根據其中億含的目的地址,決定轉發下一個目的地址。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轉發器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數據包的幀格前添加下一個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地址,同時IP數據包頭的TTL(Time To Live)域也開始減數,并計算新的校驗名。當數據包被送到輸出端口時,它需要按順序等待,以便被傳送到輸出鏈路上。
該技術源于光纖通信技術,隨著IP的核心地位逐漸被認同,IP over ATM over SDH的方式被IP over SDH方式所取代。SDH采用時分復用的方式承載多路數據。DWDM技術是實現TSR交換路由中太比特超高速系統的重要技術之一。DWDM使得在一要光纖上可用不同的波長傳送多路信號,在現有光纖線路的基礎上以點對點方式實現高速率通信。由于采用波分復用技術,數據在光纖上的傳送變得相當簡單,光通信技術上的傳送變得相當簡單,光通信技術的進步使得光信號可以在800km長的范圍內直接傳輸而無需任何光/電或光/光再生放大器。采用DWDM技術使得路由傳輸速率得到了空前提高,朗訊公司已經實現了10Gbit/s速率的商業通信,而在實驗室中的DWDM速率已達到了400Gbit/s。專家們還認為,DWDM技術不僅可以應用于遠距離廣域網的超高速網絡通信,也可以用于局域網。數據包直接調制在某個波長上,無需再經過復用/解復用。甚至可以在核心網中,直接采用波長信息作為IP數據流的路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