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分布式的電源監控系統
2019-11-03 09:58:05
供稿:網友
梅杓春
通信電源集中監控,是通信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其體系結構關系到整個監控系統的實時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軟件體系結構主要包括:軟件成分的劃分、描述,成分之間的交互關系,以及系統的軟件結構等。一個完善的通信電源集中監控系統,應具備可靠性、實時性和可擴充性。而可靠性、實時性和可擴充性從根本上來說,不僅取決于硬件體系結構,更多的取決于系統軟件體系結構。
本文旨在提出了一種全新的集中監控軟件體系結構,為廣大讀者提供一種借鑒。
一、目前常用的電源監控系統
一般的通信電源集中監控系統的硬件結構,由各類傳感器、數據采集模塊、數據采集機、通信線路,以及監控機等組成。傳感器一方面與被監控設備相連接,將電壓、電流、溫度、濕度等模擬量采集,并轉換成數據采集/控制機易于處理的直流電壓、電流;另一方面與數據采集模塊相連接,將轉換后的直流電壓、電流送入數據采集模塊,以便完成A/D轉換。數據采集機接受從采集模塊送來的數據并儲存。監控機可將采集來的數據顯示,并提供接口供操作人員對被監控設備進行控制。
通信電源集中監控系統的軟件體系結構,關系到硬件體系能否充分發揮作用,真正滿足實時監控的需要。
二、全新的監控軟件模式
透過分析業內幾種常用軟件體系結構后,我們發現其在功能上的分布,仍不能達到大型監控系統在實時性上的需求,從而影響監控系統的安全性。筆者根據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特點,在實踐中提出了集中監控體系結構的新模式。新模式的思想主要是滿足分布式計算環境中的監控Server僅完成數據的采集、存儲和發送,對數據的解釋則由監控機完成。
監控 Server上述行了一個基于TCP/IP協議的Server程序:該Server程序接收來自監控機的請求,從采集機中收集數據后,僅將數據發送給監控機。內監控機上運行了一個瀏覽器,該瀏覽器由Visual C++編程完成。通過該瀏覽器從本機調入一個由標記性語言編寫的文件,該文件提供數據來源和顯示格式等信息。監控機根據數據來源,可向不同的監控Server發出數據請求:當監控機接收到來自Server的數據后,會根據標記性語言編寫的文件中提供顯示數據,而瀏覽器則完成數據的解釋與重組,并輸出到輸出設備上,從而完成一次數據的采集。
該模式一廠,采集機提供數據;監控Server完成數據的傳送;監控機完成數據的解釋、重組與顯示,使系統的分布更能滿足遠程監控的需求。在監控機上編寫如下標記性程序,該程序由瀏覽器解釋廣執行。監控機后臺運行一個瀏覽器程序,該程序對以上程序解釋執行。瀏覽器程序分析標記性程序前兩行,得到監控Server的IP地址,模塊序號及需要得到的數據項數,從而生成一個數據請求命令包。瀏覽器程序,將數據請求命令包發送給監控Server,監控Server提取信息10、2后,從采集機中取出設備序號為10的兩個數據項,生成響應包并發送給監控機,監控機接受到數據后執行第4到12行程序,將文字圖形與數據重組,最終將數據、文字與圖形顯示在監控機上供操作人員查詢。程序的第三行表示數據每5秒鐘更新一次,因此監控機必須每5秒鐘與監控Server通信一次以取得最新數據。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采集機與監控機合二為一模式,適合小型監控系統;采集機與監控機分布模式,適合中型監控系統,但其軟件系統不開放,不利于系統的擴充;采集機與監控機Web連接模式,適合大型監控系統,但其只不過是新技術在集中監控領域的應用,沒有根據監控系統本身的特點,因此也不能滿足監控系統的實時性需求。新模式在滿足監控系統實時性的基礎上,其本身的軟件體系結構是開放的,因此適用于通信系統中各種大中小型的電源監控系統。
摘自 通信世界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