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免费观看_亚洲丰满少妇自慰呻吟_97日韩有码在线_资源在线日韩欧美_一区二区精品毛片,辰东完美世界有声小说,欢乐颂第一季,yy玄幻小说排行榜完本

首頁 > 學院 > 網絡通信 > 正文

通信開關電源技術發展歷程和發展方向

2019-11-03 09:55:06
字體:
來源:轉載
供稿:網友

   
清華大學 蔡宣三

 [摘要]簡要回顧了20世紀通信開關電源技術發展和取得的成就;高功率密度、高功率、高性能、高可靠性仍然是今后通信開關電源的發展方向。提出了21世紀我國應注意開發的通信開關電源技術;碳化硅(SiC)功率半導體器件、平面磁心及平面變壓器、集成磁元件、磁電混合集成元件、S4高功率因數開關變換器、低電壓大電流DC-DC變換器(VRM)、電源EMI、可靠性和熱分布的設計及測試等技術的開發、研究與應用等。

 關鍵詞:通信 開關電源 DC-DC開關變換器 通信用AC-DC電源早期采用鐵磁諧振穩壓器(FerroResonance Stabilizer)和半導體整流器組成的電源系統。70年代改用相控穩壓電源(Phase-Conrolled Stabilizer)以晶閘管(Thyristor)即硅可控整流元件(SCR)為主,組成380(220)V AC/48V DC穩壓系統,稱為相控整流器(Phase-Conrolled Rectirier)。所需±5V、±12V DC由線性電子穩壓電源或其它穩壓電源供給。

 80年代,大功率AC/DC開關電源(400V AC輸入、輸出48V DC、500W-6kW)成為通信系統一次電源的主流產品,稱為開關整流器SMR(Switching-mode Rectifier)。配置48/±5,±12V DC-DC開關變換器模塊和鈴流模塊,稱為二次電源。開關整流器與相控整流器比較,在體積、重量和效率幾方面更為優越(表1)。

 隨著微處理器ULSI尺寸不斷減小,供電電源的尺寸與微處理器相比更大得多,需要發展小型輕型電源(見表2);電源的小型化、輕量化,對便攜式通信設備(如移動電話等)更為重要。為達到高功率密度,必須提高開關電源工作頻率。下代微處理機還要求更低輸出電壓(≤1V)的開關電源。 對通信開關電源的要求是:高功率密度、外形尺寸小、高效率、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功率因數(AC輸入端),以及智能化、低成本、EMI小、可制造性(Manufacturability)、分布電源結構(Distributed Power Architecture)等。

 20世紀推動開關電源性能和質量不斷提高的主要技術是:

 1.新型高頻功率半導體器件

 如功率MOSFET和IGBT已完全可代替功率晶體管和中小電流的晶閘管,使開關電源工作頻率可達到400kHz(AC-DC開關變換器)和1MHZ(DC-DC)開關變換器,實現開關電源高頻化有了可能。超快恢復功率二極管和MOSFET同步整流技術的開發,也為研制高效低電壓輸出(≤3V)的開關電源創造了條件。

 2.軟開關技術 PWM開關電源按硬開關模式工作(開/關過程中,電壓下降/上升/下降波形有交疊),因而開關損耗大。開關電源高頻化可以縮小體積重量,但開關損耗卻更大了(功耗與頻率成正比)。為此必須研究開關電壓/電流波形不交疊的技術,即所謂零電壓(ZVS)/零電流(ZCS)開關技術,或稱軟開關技術(相對于PWM硬開關技術而言)。 90年代中期,30A/48V開關整流器模塊采用移相全橋(Phase-shifted Full bridge)ZVS-PWM技術后,重7。比用PWM技術的同類產品,重量下降40%。軟開關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提高了開關電源的效率,據說,最近國外小功率DC-DC開關電源模塊(48/12V)總功率可達到96%;48/5V DC-DC開關電源模塊的效率可達到92-93%。20世紀末,國內生產的50-100A輸出、全橋移相ZV-ZCS-PWM開關電源模塊的效率超過93%。 3.控制技術 電流型控制及多環控制(Multi-loop control)已得到較普遍應用;電荷控制(Charge control),一周期控制(One-cycle control),數字信號處理器(DSP)控制等技術的開發及相應專用集成控制芯片的研制,使開關電源動態性能有很大提高,電路也大幅度簡化。 4.有源功率因數校正技術 由于輸入端有整流元件和濾波電容,單相AC-DC開關電源及一大類整流電源供電的電子設備,其電網側(輸入端)功率因數僅為0.65。用有源功率校正技術(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簡稱APPC,可提高到0.95-0.99,既治理了電網的諧波“污染”,又提高了開關電源的整體效率。單相APFC是DC-DC開關變換器拓撲和功率因數控制技術的具體應用,而三相APFCA則是三相PWM整流開關拓撲和功率因數控制技術的結合。 國內通信電源專業工廠已將有源功率因數校正技術應用于輸出6kW、100A通信用AC-DC開關電源中,輸入端功率因數可達0.92-0.93。 5.Magamp后置調節器技術 80年代,由于高頻磁性材料,如非晶態軟磁合金(Amorphous)、超微晶軟磁合金(Nano-crystalline alloy)等的發展,使有可能在多路輸出的高頻(>100kHz)開關電源中用高頻磁放大器(Magamp),即可控飽和電感(Controlled Saturable Indutor),作為其中一路輸出的電壓調節器(Output Regulator),稱為后置調節器(Post-regulator)。其優點是:電路簡單、EMI小、可靠、高效,可較精確地調節輸出電壓。特別適合應用于輸出電流1安到幾十安的開關電源。 6.飽和電感技術 飽和電感(Saturable inductor)是帶鐵心(無空隙)的線圈,其特點是:鐵心的飽和程度和電感量隨通過的電流大小而變。如果鐵心磁特性是理想的(例如呈矩形),則飽和電感工作時,類似一個開關。在開關電源中,應用飽和電感可以吸收浪涌、抑制尖峰、消除寄生振蕩,和快恢復整流管串聯時可使整流管損耗減小。 飽和電感在開關電源中的應用 a)用作移相全橋ZVS-PWM開關電源的諧振電感,從而擴大了輕載下開關電源滿足ZVS條件的范圍。 b)消除開關電源的二次寄生振蕩 與開關電源的隔離變壓器副邊輸出整流管串聯,可消除二次寄生振蕩(Secondary parasitic ringing),減少循環能量,并使移相全橋ZVS-PWM開關電源的占控比損失最小。 c)移相全橋ZVS-PWM開關電源中實現ZV-ZCS 和電容串接在移相全橋ZVS-PWM開關電源變壓器原邊,超前臂開關管按ZVS工作;當負載電流趨近于零時,電感量增大,阻止電流反向變化;創造了滯后臂開關管ZCS條件,實現移相全橋ZV-ZCS PWM開關電源。 7.分布電源技術、并聯均流技術 分布電源技術(Distributeb Power Technipue)是將250-425/48V DC-DC變換器產生的48V母線(Distributed Bus)電壓,供電給負載板(Board),再通過板上(On board)若干個并聯的薄型(Low PRofile)DC-DC變換器,將48V變換為負載所需的3.3-5V電壓。一般,DC-DC變換器的功率密度達100W/in3、效率90%,并且應當是可并聯的(Parallelable)。分布電源系統適合于用超高速集成電路(Very High Speed IC-VHSIC)組成的大型工作站(如圖像處理站)、大型數字電子交換系統等,其優點是:可降低48V母線上的電流和電壓降;容易實現N+1冗余(Redundancy),提高了系統可靠性;易于擴增負載容量;散熱好;瞬態響應好;減少電解電容器數量;可實現DC-DC變換器組件模塊化(Modularity);易于使用插件連接;可在線(On line)更換失效模塊等。 8.電源智能化技術和系統的集成化技術 開關電源微處理器監控、電源系統內部通信、電源系統智能化技術以及電力電子系統的集成化與封裝技術等。 以上簡要回顧了20世紀通信開關電源發展的歷程和取得的成就,上述各項技術的應用,尤其是開發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性能、高可靠性以及智能化電源系統,仍然是今后通信開關電源技術的發展方向。 進入21世紀,我國工業界、學術界、電力電子、電子電源、通信、材料等行業,還應協同開發下述和通信開關電源相關的產品和技術。 1.探索研制耐高溫的高性能碳化硅(SiC)功率半導體器件 可以預見,碳化硅將是21世紀最可能成功應用的新型功率半導體器材料,碳化硅的優點是:禁帶寬、工作溫度高(可達600℃)、通態電阻小、導熱性能好、漏電流極小、PN結耐壓高,等等。 2.平面磁心及平面變壓器技術 平面磁心(Planar core)的開發,可實現超薄型(Lowprofile)變壓器和超薄型開關變換器。適用于便攜式(Portable)電子設備電源及板上(On-board)電源。由于其結構呈寬扁形,散熱面積大,更適合于高頻變壓器。 平面變壓器要求磁心、繞組,銅箔繞組等。據報道,國外已有多家公司開發了平面變壓器。提箱內可放總功率達幾十kW、十幾種平面變壓器。效率97-99%;工作頻率50/Payton公司制造的5W-20kW變壓器,其體積及功率密度僅為傳統高頻變壓器的20%,一個手提箱內可放總功率達幾十kW、十幾種平面變壓器。效率97-99%;工作頻率50kHz-2MHz;漏感<0.2%;EMI小。 3.集成高頻磁元件技術及陣列式(Matrix)磁元件技術 將多個磁元件(如多個電感,變壓器和電感)集成在一個磁心上。可以減少變換器體積,降低磁元件損耗。國外已有集成磁元件變換器(Integrated Magnetics Converter)的報道:50W輸出、5V及15V兩路、100kHz,DC-DC正激變換器,變壓器和輸出濾波電感在一個磁心上實現,簡稱IM變換器。 陣列式磁元件技術是將電路中磁元件離散化,形成分布式陣列布置,或形成“磁結構層”,使磁結構與電路板或其他器件緊密配合,集成化。 4.磁電混合集成技術 包括磁心與晶體管硅片集成、利用電感箔式繞組層間分布電容實現磁元件與電容混合集成等。 5.新型電容器。 研究開發適合于能源和功率系統用的新型電容器,要求電容量大、等效串聯電阻(ESR)小、體積小等。據報道,美國南卡羅里那州KEMET電子公司在90年代末,已開發出330μF新型固體(Solid Tantalum)電容,其ESR從原來的500mΩ降到30mΩ。 6.S4功率因數校正(PF Corrected)AC-DC開關變換技術 一般高功率因數AC-DC開關電源,要用兩個電力電子電路串級(Cascade)運行,在DC-DC開關變換器前加一級前置功率因數校正器。對于小功率PWM開關電源,至少需要兩個主開關管和兩套控制驅動電路,總體效率低、成本高。 用一級AC-DC開關變換器實現小功率穩壓或穩流電源,并使輸入端功率因數(PF)校正到0.8以上,稱為單管單級(Single Switch Stage),簡稱S4功率因數校正(PF Corrected)AC-DC開關變換器。例如,前置功率因數校正用DCM運行的DCM運行;兩級電路合用一個主開關管,因為反激電路有隔離變換器,故稱S4功率因數校正隔離式AC-DC開關變換器。當然,如果加有源鉗位或其他軟開關技術,還需要一個輔助開關管,稱為單級(Single Stage-S2)有隔離正軟開關電源的實驗結果;效率86.5%,功率因數0.98,THD13%,開關頻率150kHz,輸入155VAC,輸出28V,80W。 7.輸出1V/50A的低電壓大電流DC-DC變換器。 為適應下一代快速微處理器、可攜帶式通訊設備、服務器(Server)等供電的需求,要求開發低輸出電壓、大電流DC-DC開關變換器,或稱電壓調節器模塊VRM(Voltage Regulator Module)。其輸出電壓為1.1-1.8V,輸出電流達50-100A,電流轉換速率達5A/ns。 由于電路有高頻寄生參數,當電流大幅度變化時,引起輸出電壓擾動。為防止這種擾動,過去采用增大輸出濾波電容、電感的方法,但缺點甚多。國外開發了用多輸入通道(Multi Channel)或多相(Multi-Phase)DC-DC變換器作為服務器的電源。輸出采用波形交錯疊加(Interleaving)方案,保證VRM輸出紋波小,改善輸出瞬態響應,并減少輸出濾波電感和電容。 表3為減小VRM輸出紋波的兩種方案比較: 8.通信開關電源的設計、測試技術 主要是電源熱設計及測試,EMI設計及測試,可靠性設計及測試等技術的開發、研究與應用。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山县| 容城县| 西安市| 香港 | 盐山县| 长治县| 德兴市| 民县| 那坡县| 雅江县| 镇坪县| 富平县| 遂宁市| 瑞丽市| 监利县| 中山市| 碌曲县| 醴陵市| 天峨县| 屯门区| 鞍山市| 色达县| 个旧市| 本溪市| 衢州市| 无为县| 祁东县| 广昌县| 额济纳旗| 茌平县| 温州市| 镇原县| 米易县| 丹巴县| 固阳县| 澄迈县| 沅陵县| 博野县| 吉木萨尔县| 溧阳市| 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