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免费观看_亚洲丰满少妇自慰呻吟_97日韩有码在线_资源在线日韩欧美_一区二区精品毛片,辰东完美世界有声小说,欢乐颂第一季,yy玄幻小说排行榜完本

首頁 > 學院 > 網絡通信 > 正文

第三代移動通信衛星系統RTT的評估和比較

2019-11-03 09:49:52
字體:
來源:轉載
供稿:網友
第三代移動通信衛星系統RTT的評估和比較(文郁、吳詩其)摘要 本文重點介紹了第三代移動通信衛星RTT提案的進展,對幾個主要的衛星RIT的方案作了評估和比較,提出了對我國發展衛星系統的建議。關鍵詞 第三代移動通信;衛星系統;RTT提案1第三代移動通信簡介 移動通信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與其它任何人進行任何方式的通信。移動通信現在已經發展到了第二代。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是采用FDMA方式的模擬蜂窩系統,如AMPS、TACS等,其缺點是容量小,不能滿足飛速發展的移動通信業務量的需求;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采用TDMA或CDMA為主的數字蜂窩系統,如GSM/DCS1800、Is-95等,其容量和功能都比模擬系統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業務種類主要限于話音和低速數據。隨著對通信業務種類和數量需求的劇增,人們已不再滿足于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所能提供的業務和容量。 國際電聯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概念,當時稱FPLMTS,后來在1996年改為IMT-2000。國際電聯在1995年提出了相應的評估標準,對未來蜂窩移動通信系統提出了較詳細的要求。IMT-2000計劃于21世紀初的前幾年投入運行和開放業務,工作于2000MHz頻段范圍。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主要特性有: ·全球化:IMT-2000是一個全球性的系統,各個地區多種系統組成了一個IMT-2000家族,各個系統間設計上有高度的互通性,能提供全球漫游。與固定網的業務可以兼容。 ·綜合化:提供多種業務,特別是寬帶多媒體業務。有能力容納新類型的業務。 ·個人化:全球唯一的個人電信號碼,足夠的系統容量,高保密性,高服務質量。 WARC-92已經為IMT-2000分配了共230MHz帶寬的頻譜,上行頻段為1885-2025MHz,下行頻段為2110-2200MHz。其中1980-2010MHz和2170-2200MHz用于移動衛星業務(MSS)。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引入將經歷一個漸進的過程,并將充分考慮向后兼容的原則。第三代系統與第二代系統將在較長時間內處于共存狀態。2IMT-2000無線傳輸技術(RTT)的研究進展 無線傳輸技術(RTT)主要包括多址技術、調制解調技術、信道編解碼與交織、雙工技術、信道結構和復用、幀結構、RF信道參數等。根據國際電聯對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要求,各大電信公司聯盟均已提出了自己的無線傳輸技術(RTT)提案。至1998年9月,包括移動衛星業務在內的RTT提案多達16個,它們基本來自IMT-2000的16個RTT評估組成員。其中有10個是IMT-2000地面系統提案,6個是衛星系統提案。出現這么多提案充分反映出很多集團、國家對IMT-2000未來制式的關注與力爭施加有效影響的愿望。我國原郵電部電信科學技術院(CATT)也向ITU提交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候選RTT方案:TD-SCDMA。TD-SCDMA具有較高的頻譜利用率、較低的成本和較大的靈活性,具有競爭性。 從市場基礎、后向兼容及總體特征看,歐洲ET-SI的UTRA、美國的cdma2000最具競爭力。cdma2000主要由IS-95和IS-41標準發展而來,與AMPS、DAMPS、IS-95都有較好的兼容性,同時又采用了一些新技術,以滿足IMT-2000的要求。W-CDMA源于歐洲,歐洲的候選方案UTRA在對稱頻段采用W-CDMA技術,在非對稱頻段采用TD-CDMA技術。在歐洲ETSI的UTRA提案中,W-CD-MA應用較多,主要用于廣域范圍內的移動通信,而TD-CDMA將主要用于低移動性室內通信。在UTRA的兩種模式中,TD-CDMA在載頻帶寬、chip速率、幀長等關鍵參數上向W-CDMA靠攏,如TDD模式的幀長由4.615ms改為10ms,chip速率由2.167Mbit/s改為4.096Mbit/s,調制方式也采用跟FDD一樣的QPSK。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RTT融合的關鍵就在于UTRA和cdma2000這兩個提案的融合能否取得有效的進展。 在繼續使用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的同時引進了新的第三代系統。第二代系統的GSM和IS-95等系統都已經得到了廣泛的使用,眾多的運營商、投資商和廣大用戶都不愿意第二代系統的龐大基礎設施毀于一旦,而希望其繼續發揮效益。由于標準的融合統一關系到區域、集團間市場開發、業務后向兼容等經濟利益,在第三代系統的標準制定上很難相互妥協。為此,IMT-2000的發展策略已經改變了過去完全“一統”的概念,而注意到以各地區現有第二代系統網絡基礎為參考來制定比較現實的過渡辦法,并在1997年通過了“IMT-2000家族”的概念,著重致力于制定網絡接口的標準和互通方案。3、衛星無線傳輸技術(RTT)的研究進展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最終將是一個提供全球無縫覆蓋并能實現全球漫游通信的系統。衛星移動通信系統(MSS)雖然只是地面蜂窩移動通信系統和地面固定網的補充和延伸,而且用戶數量遠比后兩者少,但它卻是實現無通信盲區,全面覆蓋地域、空域、海域,達到全球無縫覆蓋的關鍵手段。因此,為了真正實現全球通信,衛星系統是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 WARC-92為衛星IMT-2000分配了1980-2010MHz和2170-2200MHz共60MHz帶寬的頻譜。然而這些頻段,包括IMT-2000的地面部分的頻段,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已經被部分占用了,這使得頻譜問題成了衛星RTT提案必須認真對待的一個重要問題。IMT-2000在不同地區的頻帶占用情況。 在已經提交的16個RTT提案中有6個是衛星系統提案,分別是歐洲ESA的寬帶CDMA衛星系統SW-CDMA、歐洲ESA的混合寬帶CDMA/TDMA衛星系統SW-CYDMA、ICO全球通信公司的ICORTT、INMARSAT的Horizons系統、Iridium LLC公司的IOLLC RTT、韓國TTA的SAT-CDMA衛星系統。 近年來已掀起一股全球/區域LEO/MEO/GEO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建設熱潮,有大約30個已建成的/準備建設的窄帶衛星通信系統,大約20個寬帶(Ka或Ku波段)多媒體衛星通信系統,還有約15個規劃中的更高頻段(V/Q/W波段)的衛星通信系統。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cdma2000并沒有提交與地面協議對應的衛星部分的提案,盡管cdma2000在地面RTT提案中是最具競爭力的。美國僅有幾個衛星通信公司提出了基于自己已建/在建的衛星系統的RTT提案。下面主要介紹INMARSAT、IOLLC和ESA的衛星RTT提案。3.1 INMARSAT Horizons衛星系統 INMARSAT Horzons衛星RTT提案是根據INMARSAT90年代初就開始計劃提供的INMARSAt P業務的基本設計思路作出的。Horizons系統采用的是同步衛星的星座結構,目的是要提供能覆蓋全球的多媒體業務,傳輸速率可達144kbit/s。由于衛星軌道高度高,手持終端也必然較重??尚行苑治霰砻?50克重的終端是可行的。INMARSA Horizons系統采用的是TDMA多址接入方式,每個信道占用帶寬100kHz。沒有采用CDMA接入方式主要是考慮到延時太長(同步軌道衛星),占用帶寬太大。 INMARSAT Horizons衛星系統無線接口的基本參數列于表1。Untitled Document
表1 Horizons系統基本參數
支持的衛星種類
GEO
多址方式
TDMA
用戶信息速率
最高144kbps
誤碼率
低于(10的負6次方)
載波帶寬
100KHz

 

 

 

 

該系統的主要業務目標是數據,特別是可以和公共Internet和Intranet相連的數據業務,這樣的業務主要用于e-mail和信息瀏覽。同時傳統的業務,如話音和傳真,也可以支持。該系統設計的主要目標之一是RTT與業務類型無關。在MAC層,該系統與ATM類似,它的TDMA時槽有效負荷是48個字節,使得它可以運行在ATM之上。 Horizons系統特別強調了系統對業務的無依賴性,對數據、話音等都是采用同樣的傳輸方式。它提供了與地面ATM網絡的兼容,這樣可以在ATM上傳輸的業務也同樣可以在該系統上傳輸。 Horizons系統設計的主要目標是提供對Internet相關業務的支持。Internet業務區別于傳統電信業務的主要特點是突發性和非對稱性。但該系統并沒有特別的針對上述特點而采取相應的優化措施,僅僅提到動態的帶寬分配和可變的數據速率可以對此給予支持。事實上幾乎所有的RTT提案都支持動態的帶寬分配和可變的數據速率。3.2 IOLLC衛星RTT提案 IOLLC衛星RTT提案是根據研究中的INX(Iridium next generation)作出的。該提案是針對非同步軌道移動通信衛星系統設計的,這個系統也稱為GMPCS。 INX系統能提供用戶到PSTN、PSDN和其它數據網的互聯,支持與PLMN和其它地面無線網的漫游。 INX系統可能采用兩種星座結構:衛星數量很多的低軌系統,或者是少量衛星的中軌系統。如果采用低軌衛星系統的話,將有星際鏈路,這些星際鏈路運行在Ka波段,有在同一軌道平面內和在不同軌道平面間的兩種星際鏈路。 INX系統有兩種衛星用戶空中接口: FDMA-TDMA和FDMA-CDMA。由于衛星通信系統的時延較長,CDMA的功率控制的效果比地面移動通信系統要差,因此在信號強弱變化很快時,不采用CDMA而采用TDMA的接入方式。在環境較穩定,功率控制效果較好時,采用CDMA接入方式。CDMA采用的是窄帶方式。INX系統給CDMA和TDMA各分配了2×7.5MHz的帶寬。 總的來看,INX系統還在不斷完善中,并沒有提供一個具體的可投入運行的方案,基本上還處于總體設計階段。INX系統基本參數列于表2。Untitled Document
表2 INX系統基本參數
支持的衛星種類
LEO/MEO
多址方式
DS、CDMA和TDMA
雙工方式
FDD和TDD
Chip速率
1,2,4Mcps
載波帶寬
1.25MHz(CDMA方式)50KHz(TDMA方式)
幀長
40ms
用戶信息速率
0.3-144kbps
誤碼率
10-3(話音)10-2--10-6(數據)
交織
Intraburst
調制
QPSK BPSK
衛星分集
支持
切換
軟、硬切換
功率控制
前向和反向都有
3.3歐洲ESA的SW-CDMA和SW-CTDMA 歐洲的衛星提案是ETSI的UTRA提案(包括W-CDMA和TD-CDMA兩種RTT)在衛星部分的延續,SW-CDMA和SW-CTDMA提案在制定時充分考慮了與地面協議的融合,在很多重要的參數上,如幀結構、chip碼速率、載頻帶寬等,都和地面部分相同或接近。當然由于衛星系統的特點,不可避免地有很多差異。 W-CDMA和SW-CTDMA對相應的衛星系統類型并沒有具體的要求。 LEO/MEO/HEO/GFO系統都可以應用兩種提案。這兩個提案都非常注重與地面網的融合,而這恰恰是其它衛星RTT提案所欠缺的。 (1)SW-CDMA SW-CDMA與現有的CDMA移動通信衛星系統相比,引入了一些先進的技術,具有很多優點:支持多種業務速率、引入頻譜效率更高的調制/擴頻方式、支持反向鏈路相干檢測、支持衛星自適應天線系統等,從而改進了功率和頻譜效率。提供了一個用于透過建筑物傳遞信息的高穿透性尋呼信道。 SW-CDMA的主要技術參數如表3所示。Untitled Document
表3 SW-CDMA的主要技術參數
支持的衛星種類
LEO/MEO/HEO/GEO
多址方式
DS-CDMA
雙工方式
FDD
Chip速率
2.048Mc/s或4.096Mc/s(3.84Mc/s)
載波帶寬
2.5MHz或5KHz
幀長
20ms或10ms
擴頻因子
從16到256
多速率
正交可變速率(高于64kbit/s的采用multicode)
衛星分集
支持
功率控制
前向和反向都有
SW-CDMA有2.0Mcps和4.096Mcps兩種碼速率,前者稱半碼速率,后者稱全碼速率。由于在地面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中W-CDMA和cdma2000這兩種最主要的IMT-2000 RTT在碼片速率上的分歧正在爭論中(歐洲4.096Mbps,北美3.686Mcps,歐洲方面表示可以折衷降到3.84Mcps,1999年5月ITU TG8/1第17次會議上傾向于采納3.84Mcps),SW-CDMA的碼速率也可能相應改變。 SW-CDMA采用DS-CDMA多址方式,擴頻因子可以從16到256。SW-CDMA的幀長為20m(半速)或10m(全速),載波帶寬為2.5MHz或5MHz。 SW-CDMA的信道類型、結構和幀格式與地面的UTRA基本相同。信道有邏輯信道和物理信道兩種。邏輯信道被分為業務信道和控制信道,其中控制信道又被分為幾種類型。普通控制信道都是固定速率的,相應的載波都沒有功率控制;邏輯業務信道也可被分為專用業務信道和隨機業務信道。邏輯信道將被映射到不同的物理信道上去。 SW-CDMA每幀被分為16個時隙,每一時隙又分為DPCCH(專用物理控制信道)和DPDCH(專用物理數據信道)。60(半碼速為30)個幀組成一個超幀,時長為600ms,正好是GSM的MF長度的5倍。 SW-CDMA前向和反向鏈路都有閉環功率控制。閉環功率控制的目的是把檢測的SIR控制在目標值上。目標值本身通過開環控制加以調整,這種調整是基于FER檢測的。為支持FER檢測,每幀附加了8個bit的CRC(對2400bit/s是4bit)。開環功率控制同樣用在分組傳輸和呼叫建立階段的初始功率設置。 (2)SW-CTDMA SW一CTDMA在很多方面跟SW-CDMA都有相似之處。SW-CTDMA也有2.048Mcps和4.096Mcps兩種chip碼速率,也可能降到3.84Mcps。SW-CTDMA的信道類型、結構與SW-CDMA基本相同,這里不再具體描述。 SW-CTDMA采用的是CDMA/TDMA混合方案:在前向鏈路采用正交C/TDMA方式,在反向鏈路采用難同步(準正交)C/TDMA方式。SW-CTDMA中的擴頻調制不同于DS-CDMA,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既可適應于GSM所采用的QPSK/GMSK方式,又可適應于多載波CDMA和脈沖壓縮CDMA,從而確保了對GSM系統的兼容性和對新技術開放性。 SW-CTDMA主要技術參數列于表4。Untitled Document
表4SW-CTDMA主要技術參數
支持的衛星種類
LEO/MEO/HEO/GEO
多址方式

W-O-C/TDMA(前向鏈路)

W-QS-C/TDMA(反向鏈路)

雙工方式

FDD(前向鏈路)

FDD或F/TDD(反向鏈路)

Chip速率
2.048Mc/s或4.096Mc/s(3.84Mc/s)
載波帶寬
2.5MHz或5MHz
幀長
20ms
調制
QPSK或DuaBPSK或BPSK
擴頻
QPSK或CPM apPRox(PFM)
擴頻因子
從16到256
多速率
正交可變速率(高于64kbit/s 的采用multicode)
衛星分集
支持
分組接入方式
雙模式(普通和專用信道)
切換
快速硬切換
功率控制
前向和反向都有
SW-CTDMA的幀結構與SW-CDMA不盡相同。SW-CTDMA的一個復幀由9個幀組成,其中一個是異步業務幀,另外8個幀是準同步業務幀,每頓時長20ms,其中準同步幀每幀又分為8個時隙。之所以引入異步業務幀是因為反向鏈路上在呼叫建立的初始接入、重建連接、傳送突發性短數據包時等情況下,由于連接尚未建立,時間上沒有調整到同步,不可避免的要采用非同步方式傳輸。 在反向鏈路采用準同步方式是SW-CTDMA的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在準同步方式下要處理非同步業務是有一定難度的。結合衛星系統的特性,SW-CTDMA將反向鏈路在定時上的不確定性減少到特定衛星波束覆蓋范圍內的往返時延差內。根據有關資料,各種衛星系統相對波束中心點的最大往返時延差范圍在+9.6到-5ms內。SW-CTDMA的幀長選擇考慮到了最大往返時延差,突發接入分組長度定為2.5ms,綜合上述考慮,幀長定在20ms,這樣的長度足以保證突發接入分組能完全在該幀中。 由于引進了一個非同步幀,常規的數據傳輸會被打斷,使得傳輸時延增加了一個幀的長度,即20ms。這是W-CTDMA的一個主要缺點。 另外,由于W-CTDMA把所有非同步業務放到一個特殊幀里,在非同步業務和準同步業務之間的業務負荷比率上沒有靈活性,因為在系統運行中不可能改變復幀的結構。這樣,如果非同步業務負荷較大的話,盡管可以采取措施控制保證傳輸負載不致過大,但會導致呼叫建立的延時和分組數據的遲滯、堆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SW-CTDMA允許包括GEO在內的各種衛星系統,時延必須得到解決。對LEO衛星系統,最大時延大概在20ms左右,可以在一幀里(每20ms)傳送一個功率控制命令(TPC)。對其它衛星系統,SW-CTDMA提案中并沒有考慮這個問題。 由于正向和反向鏈路多徑衰落保持不相關所需的頻率間隔為50-250MHz,而ITU分配給衛星系統FDD的頻率間隔為190MHz。顯然,兩鏈路的衰落并不能確保有足夠的相關性,于是采用開環功率控制將有潛在的危險,即不能克服多徑衰落的影響,而只能對弱遮蔽起補償作用。所以本提案中不予考慮。 (3)SW-CDMA和SW-CTDMA的比較 由于SW-CDMA和SW-CTDMA在多址方式、同步方式等基本技術上的不同,使得兩者性能上有一些差異。SW-CTDMA與SW-CDMA相比,更適合于采用多用戶檢測,支持F/TDD模式時對天線雙工器(diplever)性能要求較低,更適合于支持高穿透性服務。SW-CTDMA在沒有快速和精確的功率控制的情況下也能避免不穩定性,而不穩定性是SW-CDMA系統潛在的危險。但是,SW-CTDMA較不適于采用自適應干擾消除技術(因為采用了TDMA這種不連續的操作模式);不適于加入非同步的業務(沒有時間控制的隨機接入);有較高的峰值/均值功率,更容易對敏感電子設備產生干擾;較不適于利用話音的靜默期來增加系統容量;較不適于采用衛星路徑分集和軟切換。 由于SW-CDMA和SW-CTDMA在多址方式、同步方式等關鍵技術上的差別,使得它們的應用前景也各不相同??偟膩碚f,SW-CDMA較適用于全球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星座結構為低軌(LEO)或中軌(MEO),而SW-CTDMA更適合于區域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星座結構采用橢圓軌道(HEO)或同步軌道(GEO)。 (4)SW-CDMA和SW-CTDMA的技術兼容性分析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能成功的一個關鍵是必須實現第二代系統向第三代系統的平穩過渡。第三代系統與第二代系統將在較長的時間內處于共存的局面。在建成一個龐大的GSM/IS-95網絡后,在這些網絡的壽命周期內,必然要盡可能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以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IMI-20000系統在投入商用時這些網絡可能正處于運營收益的顛峰。因此,必須保證第二代系統與第三代系統能共存,并向第三代系統平穩過渡。 作為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將主要存在兩種標準:一個是能與GSM反向兼容的UTRA,一個是能與IS-95反向兼容的cdma2000。從現在各種因素綜合來看,作為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IMT-2000已經不大可能實現一個統一的標準。不過,同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的GSM、IS-95、DAMPS、PDC的多種標準相比,IMT-2000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第三代系統中多址方式都采用了CDMA技術,頻段和業務也得到了統一,可以通過“系統家族”和多模手機實現全球漫游。 歐洲已經進行了很多工作來實現后向兼容?,F在的GSM系統正在引入新的業務和功能,使其性能逐步升級以進入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GSM在1996年推出了GSM2(phase two),實現了與DCS-1800的雙頻運作,采用了增強的全速率話音編碼(FER)技術。GSMZ+(phase tWO plus)將引人高比特的數據業務GPRS,即通用分組無線業務;同時還引人了高速電路交換型數據業務(HSCSD),它是對GSM現有電路交換中的數據業務的一個擴展。GPRS將GSM業務擴展到可以與X.25公用數據網和Injternet相連。HSCSD和GPRS寬帶數據業務的開發,代表了GSM向第三代移動通信發展的方向。特別是GPRS采用了IN數據思想的通用數據平臺,有革命性的突破,為GSM向IMT-2000平穩過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SW-CDMA、SW-CTDMA由于衛星系統的特性,在幀結構和幀長度上與地面的W-CDMA、TD- CDMA稍有差別,但大致上很接近。TD-CDMA在經過協調后在載波帶寬。chip速率、幀長等關鍵參數上向W-CDMA靠攏,取得了一致。TD-CDMA在協調前與GSM在載波帶寬、Chip速率、幀長等關鍵參數上是基本一致的,但為了更好地與W-CDMA互通,1998年在歐洲ETSI的SMG2會議上,TD-CD-MA方案作了如下改動:chip速率由2.167Mbit/s改為4.096Mbit/s;幀長由4.615ms改為10ms;調制方式改用QPSK,脈沖成形用根方升余弦波形(滾降系數為0.22)。以上參數改動后都與W-CDMA的相應參數完全一樣。這樣做后W-CDMA、TD-CDMA和GSM的兼容性要差一些,由于物理層的許多基本參數不同,在做WCDMA/GSM雙模手機時物理層要做兩個不同的部分。 上述幾種系統的一些關鍵參數比較如表5所示。Untitled Document
表5幾種系統的關鍵參數比較
SW-CDMA
SW-CTDMA
W-CDMA
TD-CDMA
GSM
Chip速率
(Mc/s)
2.048或4.096(3.84)
2.048或4.096(3.84)
4.096
(3.84)
4.096
(3.84)
N/A
幀長
20或10ms
20ms
10ms
10ms
4.615ms
載波帶寬
2.5MHz或5MHz
2.5MHz或5MHz
5MHz
5MHz
200KHz
每幀時隙數
16
8
16
16
8
切換方式
軟切換
硬切換
軟切換
硬切換
硬切換
雙工方式
FDD
FDD或F/TDD
FDD或TDD
FDD或TDD
FDD
4總結與建議 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第三代移動通信及其標準制定的基本情況,進而重點介紹了衛星RTT提案的進展,對幾個主要的衛星RTT的方案作了評估和比較。在對國外衛星RTT進行評估的同時,我們應該適時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自己的IMT-2000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提案。 衛星RTT有針對全球性系統和區域性系統兩種類型。本文中介紹一的衛星RTT大多是全球性系統,只有SW-CTDMA可適用于區域性衛星系統。 對衛星系統而言,與地面系統的互通是非常重要的,與地面移動通信系統的兼容性好可以節省成本,提高效率,真正實現全球的無縫覆蓋。現在已經提交ITU的衛星RTT中,ICO全球通信公司的ICORTT、INMARSAT的Horizons系統。Iridum LLC公司的INX系統、韓國TTA的SAT-CDMA衛星系統都是獨立的衛星系統提案,基本上沒有考慮同地面系統的兼容。只有ESA的SW-CDMA和SW-CTDMA由于有成熟的GSM地面移動通信系統的背景,非常注重與地面系統的兼容。 由于衛星系統不同星座結構之間的差異非常大,各種衛星系統的服務目的也千差萬別,而且現在已經投入使用的和在建的衛星系統很多,它們之間的差異也很大,因此最后是否會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也很難確定,總的來看比較困難。不過對于服務目的是高速率、多媒體數據通信的衛星系統來說,制定一個統一的標準是很有必要的。 我國將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通信市場,也將擁有很大的衛星通信市場,如何根據我國國情,抓住現在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標準制定的機遇,發展我國新一代衛星移動通信,為我國的民族工業和廣大用戶爭取最大的利益,是當前值得認真關注和積極研究的重要問題。 從當前的發展情況看,衛星系統的發展將會出現全球低軌寬帶衛星系統和區域性衛星系統齊頭并進的局面。 全球低軌寬帶衛星系統將主要用來支持需求越來越大的多媒體和Internet業務,它們多采用衛星數量很多的低軌(LEO)系統,可以滿足寬帶和低時延的要求。這些系統和地面移動通信系統可以用雙模手機自由切換,能實現全球漫游。對這種全球系統,我國限于技術、經濟實力和市場開拓能力,難于自己發展,應該積極參與、跟蹤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有關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并選擇合適的系統進行合作,以避免決策失誤。 我國應該逐步建立自己的以小衛星群支持的區域性系統。只有積極發展我國自己的衛星通信系統,才不會受制于人。摘自《移動通信》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棣县| 玉山县| 竹山县| 江达县| 吴桥县| 张北县| 来凤县| 阿鲁科尔沁旗| 将乐县| 大荔县| 昌平区| 齐齐哈尔市| 十堰市| 合江县| 全椒县| 泽库县| 青铜峡市| 杭州市| 鲜城| 天峨县| 梅河口市| 炉霍县| 肥西县| 山阳县| 抚远县| 塔城市| 沙河市| 泊头市| 徐州市| 兴化市| 周宁县| 响水县| 大厂| 舟曲县| 泸州市| 盘山县| 许昌市| 贡觉县| 桃园县| 高碑店市| 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