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電磁輻射
2019-11-03 09:45:33
供稿:網友
移動通信電磁輻射(許明杰、陳敏) 摘要該文說明了移動通信電磁輻射的產生,綜述了移動通信電磁輻射對健康的影響,介紹了對移動通信電磁輻射的防護和移動通信電磁輻射的測量。 關鍵詞 手機 電磁輻射 健康防護 電磁輻射從何而來? 電磁輻射是指能量以電磁波形式由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電磁環境是存在于給定場所的所有電磁現象的總和。由于人類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城市規模的擴大,城市中電磁輻射環境日益惡化。 造成電磁污染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市區擴大,使得原處郊區的大功率電磁發射臺逐漸被新建居民區所包圍;衛星通信約發展使得城市近郊區出觀眾多衛星地面站,開的地區發射天線已超過20個;移動通信技術發展迅速,市區高層建筑上移動通信基站天線林立,部分架設不合理的天線造成高層居民接電磁環境污染;城市交通運輸系統形成的電磁噪聲增加。 移動通信是近年來城市迅速發展的無線電通信手段,電磁波信號采用直線傳播方式,需要在市區高層建筑上建設許多起聯絡作用的基地臺站。據調查統計,北京市區內尋呼臺、"大哥大”臺及專用集群網墓地發射站有3000多個,建成區內(以488平方公里計)每平方公里約有6個基站。這些基站大多位于居民稠密區內。其實基站對周圍環境的輻射是由方位、方向、高差等多種條件決定的,如果布局合理,對周圍環境使不會有影響。如果基站周圍均為高度較低的建筑物,則輻射在空中已衰減。如果基站周圍都是高層建筑,但由于樓房都不在天線主射方向,電磁輻射對環境基本也不會造成影響。前不久,江蘇某縣的一些人家發現自家電燈不用開關,每天都是亮著的,家中的電話聽筒一拿起來就傳出音樂聲,這種怪現象把人們嚇壞了,以為有什么災難,后經當地環保監測部門一檢查,原來是因為廣播電臺的發射天線離居民家太近,使居民家的電燈感應上了電,即使不用開關,燈也是有電的,所以每天都亮著,電話也是受此干擾。這就是電磁輻射對周圍環境造成的詩染較為嚴重的一個例子。 對健康的損害 提起輻射,人們都會想起原子彈的殺傷力,你還沒感覺疼痛時就已經被嚴重地傷害了,電磁輻射當然不會像核輻射這么恐怖,但它也極具危險而又無處不在。據醫學家觀察,頭痛、失眠、健志等“亞健康”表現和心率加快、呼吸障礙都和電磁輻射有關。它還“有助于”癌細胞的生長,使癌癥發病率增加。 來自國內外一致的壞消息是:盡管各國對于近距離輻射的衛生標準并不一樣,但實驗證明許多手機的電磁輻射都超過了部分衛生標準范圍,這會使人引起神經和精神紊亂性疾病,如緊張、失眠、頭脹、頭痛、全身無力等。每天使用手機超過1小時以上的人經常會出現面部刺痛、耳后發熱、頭暈和疲倦等癥狀。在中國環境衛生監測所所做的對使用手機和不使用手機的人群調查發現,常打手機的人比不打手機的人更容易神經衰弱、頭疼、失眠、睡眠多夢。有人提出了"電磁輻射敏感綜合癥",就是說,有的人對于電磁輻射像花粉過敏一樣,會特別的不適。 使用手機時,局部環境有超過標準的強電磁波。盡管手持電話發射功率已有所減小,但由于通話時手機天線離大腦過近(5-10厘米),長時間通話則長時間受到電磁波輻射。但通話多少時間才算是“過量使用”,目前尚無定論。電磁輻射有一個積累過程,研究周期很長。癌癥首先有個潛伏期,打手機致癌不是馬上就可以看得出來的.使用手機會造成一定的功能性危害是肯定的,但應該說對人體影響不是太嚴重。 心臟功能正常是與鉀、鈉、鈣、鎂離子產生的電位平衡分不開的,外來的電磁波可嚴重干擾心肌的生理過程。試驗證明,手機的電磁波可使心電圖異常。裝有心臟監視器者,用手機會影響監測結果,導致誤診。有資料證明,嚴重的電磁波輻射有效畸作用。因此,孕婦不宜使用手機。手機還能引起內分泌的紊亂,影響泌乳,乳母也應盡量避免使用。 輻射的防護1.耳機可有效減少手機輻射影響 使用移動電話個人的免提裝置可以有效地減少電磁輻射。跟直接將移動電話靠近耳朵接聽相比,免提設備在SAR(特定吸收率)方面的減輕是非常明顯的。通過使用免提裝置,移動電話用戶可以減少他們在使用移動電話時受到的輻射。所謂免提裝置,是指一種重量很輕的耳機,由一個小型聽筒和麥克風組成,通過導線和移動電話相連。耳機輸出的是音頻信號,與射頻信號是分開的。而且,耳機線長度與音頻長度相比很短,在耳機城周圍不可能有共振產生。因此,耳機不可能起到天線的作用,濃縮電磁波。2.微波輻射強烈兒童慎用手機 研究人員從受微波輻射的線蟲觀察到一個奇怪的結果:微波輻射對蛋白產生類似熱震蕩的影響,就是說類似輕微煮過。強大的電磁波長期置于腦邊釋放會影響兒童大腦發育,嚴重者會誘發腦瘤。出于安全考慮建議限制兒童使用移動電話的時間。3.手機打開瞬間離頭越遠越好 手機開后時的一剎那是“最危險的時刻”,對人體的危害最大。這是因為手機打開的瞬間釋放出的微波輻射能量會大幅度增加,從而損害人體器官,甚至致癌。手機接通后發出的微波輻射能量最大,經過數秒鐘的釋放后才能降到正常水平,這被稱為“瞬變現象”。手機的使用者在手機剛剛接通的一剎那,自己身體的各個器官,特別是腦部,離手機越遠越好。4.打手機注意事項 (1)不要長時間使用手機;(2)盡量減少每一次的通話時間;(3)當打手機一側頭部或面部感到有發熱、發燙現象時,應立即停止通話;(4)手機響起的瞬間電磁波最強,最好先把手機拿到離身體較遠的距離接通,然后再放到耳邊通話;(5)最好使用分離耳機和分離話筒;(6)信號不好的地方要拉出天線;(7)駕車時避免打手機。 輻射的研究與測試方法 目前,國內外測試手機電磁輻射對健康影響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對人群進行抽樣調查,再就是對小白鼠、小兔子、猴子等進行照射實驗,看多大的劑量會對它們造成傷害,以研究其對血液、神經、內分泌、基因等的影響。 在國際上,目前對于手機輻射度測定的最佳方法是測量SAR,它表示的是每10克人體吸收的電磁輻射能量。檢測SAR的手段很復雜。首先要建立同人體各部分電參數相同的人體模型,比如頭蓋骨需要選擇玻璃鋼來制作。其次要由機器人來準確定位測量部位。 我國信息產業部在去年年底建成了國內第一家可測量手機輻射量的實驗室,但還限于只能測量磁場量的階段。目前,我國已經從國外購買了第一套檢測手機輻射人體吸收量的儀器,并且參考歐美的指標,起草了SAR國家標準,但這一標準尚未得到批準。 結束語 移動通信的電磁輻射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世界衛生組織呼吁廣大公眾和政府主管部門行動起來,自發地督促手機制造商降低其產品的電磁輻射強度。為了多少緩解一些人們對于爭機輻射的緊張態度,美國電信產業協會規定,手機生產商要在包裝上說明手機的輻射信息。 我國移動手機用戶規模已超過日本,名列世界第二。移動通信運營商在完善蜂窩網絡覆蓋,提高服務水平的同時,正采取措施解決移動通信電磁輻射問題。如北京地區對治理電磁輻射作出了規定和有關標準:在住宅樓上建設無線尋呼通信、集群通信和蜂窩通信移動通信告(站)的單位,建設前建筑物產權單位或業主應征求所住居民意見;發射天線主射方向50米范圍內、非主射方向30米范圍內,一般不得有高于天線的醫院、幼兒園、學校、住宅等建筑物;建設單位應在天線安裝地點設置電磁輻射警示牌。 針對移動通信電磁輻射目前存在的問題,一些地方的環保部門也已制定出了對策。對于已經存在的基站等要重新進行考察,合格的,出具報告,可以繼續使用;不合格的要改建或遷移,驗收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新建的基站等要經環保部門批準,協助其選址,建成后經環保部門驗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摘自《通信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