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走向大容量少局所
2019-11-03 09:43:50
供稿:網友
移動通信走向大容量少局所3G到來的延遲看來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還將繼續大力建設GSM網絡。對于中國迅猛發展的移動通信市場,如果平均以每年5000萬用戶的建設量計(移動4000萬,聯通1000萬),4年將有2億用戶的總體建設量。就目前而言,網上移動交換機近800臺,到2005年中國將達到2600臺移動交換機。不過,這還只是對GSM網絡而言,加上新時空公司即將新建的CDMA網絡,整體市場需求將更大。——編者 首先,一個由小容量MSC(容量為20萬用戶,這個數字為當前網上MSC平均容量的4/3)組成的移動通信網絡,其各個VMSC組網結構將是比較復雜的。例如,某市現有近20臺MSC,2~4年后很有可能會增加到40臺~50臺,其網絡結構將十分復雜。而且,這么多的MSC,各個局點維護升級跑起來需要很大的工作量,管理起來也非常麻煩。不計與HLR及其它設備之間的連接鏈路,僅VMSC局間連接就需要N(N-1)/2鏈路。如果用大容量交換機iMSC(100萬用戶/9個機架),則只需要原來MSC 1/5數量的設備,管理方便,局點很少,網絡升級花費少,而且網絡結構明晰,局間鏈路大大節省。 其次,再看看基建方面,小容量MSC需要的局點很多,相應的機房也很多,占地面積很大。大容量iMSC在相同容量下還要比其它設備體積上節省40%。功耗低,100萬用戶只需要13.4kW的功率消耗。相比之下,目前網上常規MSC的功耗就太大了。 第三,作為大容量iMSC區別于現有網上移動交換機的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好處就是:減少局間切換,提高網絡質量。在移動網絡中,移動終端是在不斷移動的,終端移動中就會不斷地在無線小區間切換,也可能在基站BTS之間、在基站控制器BSC之間切換,更有可能在MSC之間切換。而且,如果VMSC容量小、局點數量多,局間切換就越多。然而,在無線網絡中切換層次越高,切換的成功率就越低,特別是VMSC之間的切換。大容量移動交換機iMSC就可以保證在用戶迅猛發展、網絡容量劇增的情景下,最大限度地減少局間切換,提高切換成功率和通話質量。 另外,大容量移動交換機iMSC還有兩個很重要的特點: 支持2M信令鏈路和多信令點技術。對于每個移動交換機來說,一方面,它要占據一個信令點,而且信令點數量越多,信令網結構就越復雜,網間鏈路收斂比不高,而采用多信令點技術,一個物理信令點可以同時提供16個局向的信令鏈路,16個邏輯信令點相當于16個普通信令點功能,大大提高了局間鏈路收斂比,節省局間鏈路和機房成本,而且無須對端局支持;另一方面,目前的信令點間鏈路信令流量最大只有64kbit/s。隨著移動網眾多新功能、新業務的開展,短消息、WAP等信令數據業務的普及和膨脹式的擴展以及未來寬帶移動通信的發展,局間信令交互信息流量將大大超過64kbit/s。iMSC支持2M信令鏈路,克服了信令流量的瓶頸和局限,同時節省了信令點。 支持SDH光接口。隨著話務量的增大、局間信息流量的增多,局間帶寬也會增大。iMSC不僅可以提供很寬的帶寬,而且可以節省傳輸設備的投資,一步到位,光纖到機架。對于該種MSC來說,相當于傳輸、移動交換一體化,集成度大大提高。同時,由于光接口的提供,對于現實的傳輸情況其組網更加靈活,并且這種方式可以適應未來寬帶傳輸發展的需求,易于向3G的演進。 最重要的是,iMSC既可以是大容量GSM MSC,也可以是大容量CDMA MSC,兩者都具有上述特點。 總之,大容量少局所是一種大勢所趨。無論在GSM網絡建設和網改優化中,還是CDMA網絡建設中,大容量iMSC都是一種順應網絡發展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