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在1993年推出的全新一代的高性能處理器Pentium。由于CPU市場的競爭越來越趨向于激烈化,INTEL覺得不能再讓AMD和其他公司用同樣的名字來搶自己的飯碗了,于是提出了商標注冊,由于在美國的法律里面是不能用阿拉伯數字注冊的,于是INTEL玩了個花樣,用拉丁文去注冊商標。
Pentium在拉丁文里面就是“五”的意思了。INTEL公司還替它起了一個相當好聽的中文名字奔騰。奔騰的廠家代號是P54C,PENTIUM的內部含有的晶體管數量高達310萬個,時鐘頻率由最初推出的60MHZ和66MHZ,后提高到200MHZ。單單是最初版本的66MHZ的PENTIUM微處理器,它的運算性能比33MHZ的80486DX就提高了3倍多,而100MHZ的PENTIUM則比33MHZ的80486DX要快6至8倍。也就是從PENTIUM開始,有了超頻這樣一個用盡量少的錢換取盡量多的性能的好方法。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586級處理器,PENTIUM也是第一個令人超頻的最多的處理器,由于Pentium的制造工藝優良,所以整個系列的CPU的浮點性能也是各種各樣性能是CPU中最強的,可超頻性能最大,因此贏得了586級CPU的大部分市場。
Pentium家族里面的頻率有60/66/75//90/100/120/133/150/166/200,至于CPU的內部頻率則是從60MHz到66MHz不等。值得一提的是,從奔騰75開始,CPU的插座技術正式從以前的Socket4轉換到同時支持Socket5和7同時支持,其中Socket7還一直沿用至今。而且所有的PentiumCPU里面都已經內置了16K的一級緩存,這樣使它的處理性能更加強大。
Pentium的發展
PentimuPro
初步占據了一部分CPU市場的INTEL并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在其他公司還在不斷追趕自己的奔騰之際,又在1996年推出了最新一代的第六代X86系列CPU棗P6。P6只是它的研究代號,上市之后P6有了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棗PentimuPro。PentimuPro的內部含有高達550萬個的晶體管,內部時鐘頻率為133MHZ,處理速度幾乎是100MHZ的PENTIUM的2倍。PentimuPro的一級(片內)緩存為8KB指令和8KB數據。
Pentium II
為英特爾推出的一枚X86架構的處理器,基于PentiumPro使用的P6微處理架構,但另一方面它的16位元處理能力獲得優化,并加入MMX指令集:
第一代PentiumII核心代號為Klamath,使用350納米制程,以及,就當時而言,制造出一個非常高的熱量。推出時,時脈只有233及266MHz,使用66MHz前端總線,后期另推出時脈300MHz的版本;第二代PentiumII核心代號為Deschutes,運行時脈為333MHz,于1998年1月推出,使用250納米制程,而且溫度亦有效的減低。支援100MHz前端總線,英特爾于1998年另外推出了時脈為266、330、350、400、450的PentiumII處理器。
基于PentiumII的電腦系統亦加入了新世代的內存標準——SDRAM〔替代EDORAM〕,以及AGP顯卡。
Pentium M
由以色列小組專門設計的新型移動CPU,Pentium M是英特爾公司的x86架構微處理器,供筆記簿型個人電腦使用,亦被作為Centrino的一部分,于2003年3月推出。
Pentium EE
PentiumEE系列都采用三位數字的方式來標注,形式是PentiumEE8xx或9xx,例如PentiumEE840等等,數字越大就表示規格越高或支持的特性越多。
Pentium E2200
經歷了Core2Duo處理器對高端市場的洗禮之后,Intel在07年第二季度推出了新一代的低端雙核心處理器PentiumE2000系列,主要面向注重性價比的入門級雙核處理器市場。首批推出的PentiumE2000系列包括兩款產品,分別為E2160和E2140,頻率只有1.8GHz和1.6GHz,但性能十分強大,已經能夠滿足多數用戶的需求。
Pentium G620
Pentium G620可以看成Core i3 2100的進一步精簡版,包括不支持AVX指令集等Sandy Bridge的新特性。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