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八個建議,來源于鍵者幾年來編寫 shell 腳本的一些經驗和教訓。事實上開始寫的時候還不止這幾條,后來思索再三,去掉幾條無關痛癢的,最后剩下八條。毫不夸張地說,每條都是精挑細選的,雖然有幾點算是老生常談了。
1. 指定bash
shell 腳本的第一行,#!之后應該是什么?如果拿這個問題去問別人,不同的人的回答可能各不相同。
我見過/usr/bin/env bash,也見過/bin/bash,還有/usr/bin/bash,還有/bin/sh,還有/usr/bin/env sh。這算是編程界的“'茴'字四種寫法”了。
在多數情況下,以上五種寫法都是等價的。但是,寫過程序的人都知道:“少數情況”里往往隱藏著意想不到的坑。
如果系統的默認 shell 不是 bash 怎么辦?比如某 Linux 發行版的某個版本,默認的 sh 就不是 bash。
如果系統的 bash 不是在 /usr/bin/bash 怎么辦?
我推薦使用 /usr/bin/env bash 和 /bin/bash。前者通過env添加一個中間層,讓env在$PATH中搜索bash;后者則是官方背書的,約定俗成的 bash 位置,/usr/bin/bash不過是指向它的一個符號鏈接。
2. set -e 和 set -x
OK,經過一番討論,現在第一行定下來了。接下來該開始寫第二行了吧?
且慢!在你開始構思并寫下具體的代碼邏輯之前,先插入一行set -e和一行set -x。
set -x會在執行每一行 shell 腳本時,把執行的內容輸出來。它可以讓你看到當前執行的情況,里面涉及的變量也會被替換成實際的值。
set -e會在執行出錯時結束程序,就像其他語言中的“拋出異常”一樣。(準確說,不是所有出錯的時候都會結束程序,見下面的注)
注:set -e結束程序的條件比較復雜,在man bash里面,足足用了一段話描述各種情景。大多數執行都會在出錯時退出,除非 shell 命令位于以下情況:
一個 pipeline 的非結尾部分,比如 error | ok
一個組合語句的非結尾部分,比如 ok && error || other
一連串語句的非結尾部分,比如 error; ok
位于判斷語句內,包括test、if、while等等。
這兩個組合在一起用,可以在 debug 的時候替你節省許多時間。出于防御性編程的考慮,有必要在寫第一行具體的代碼之前就插入它們。捫心自問,寫代碼的時候能夠一次寫對的次數有多少?大多數代 碼,在提交之前,通常都經歷過反復調試修改的過程。與其在焦頭爛額之際才引入這兩個配置,不如一開始就給 debug 留下余地。在代碼終于可以提交之后,再考慮是否保留它們也不遲。
3. 帶上shellcheck
好了,現在我已經有了三行(樣板)代碼,具體的業務邏輯一行都沒寫呢。是不是該開始寫了?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