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測試或調(diào)試的時候,有時候會需要生成某個size的文件,比如在測試存儲系統(tǒng)時,需要將磁盤剩余空間減少5G,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拷貝一個5G的文件過來,但是從哪兒去弄這樣大小的文件呢,或許你想到隨便找一個文件,不停的拷貝,最后合并,這也不失為一種辦法,但是有了dd,你會更容易且更靈活的實現(xiàn)。
我們來case by case的介紹dd的用法。先看第一個
生成一個大小為5G的文件,內(nèi)容不做要求
命令如下
代碼如下:
$ dd if=/dev/zero of=tmp.5G bs=1G count=5
解釋一下這里用到的參數(shù)
代碼如下:
if=FILE : 指定輸入文件,若不指定則從標注輸入讀取。這里指定為/dev/zero是Linux的一個偽文件,它可以產(chǎn)生連續(xù)不斷的null流(二進制的0)
of=FILE : 指定輸出文件,若不指定則輸出到標準輸出
bs=BYTES : 每次讀寫的字節(jié)數(shù),可以使用單位K、M、G等等。另外輸入輸出可以分別用ibs、obs指定,若使用bs,則表示是ibs和obs都是用該參數(shù)
count=BLOCKS : 讀取的block數(shù),block的大小由ibs指定(只針對輸入?yún)?shù))
這樣上面生成5G文件的命令就很好理解了,即從/dev/null每次讀取1G數(shù)據(jù),讀5次,寫入tmp.5G這個文件
再看下面一個問題
代碼如下:
將file.in的前1M追加到file.out的末尾
命令如下
代碼如下:
$ file_out_size=`du -b file.out | awk '{print $1}'`
$ dd if=./file.in ibs=1M count=1 of=./file.out seek=1 obs=$file_out_size
這里ibs和obs設置為了不同的值,和前面的命令相比,只多了一個seek參數(shù)
代碼如下:
seek=BLOCKS : 在拷貝數(shù)據(jù)之前,從輸出文件開頭跳過BLOCKS個block,block的大小由obs指定
命令的意思就是從file.in讀取1個1M的數(shù)據(jù)塊寫入file.out,不過寫入位置并不在file.out的開頭,而是在1*$file_out_size字節(jié)偏移處(也就是文件末尾)
在此基礎上再增加一個要求
將file.in的第3M追加到file.out的末尾
代碼如下:
$ file_out_size=`du -b file.out | awk '{print $1}'`
$ dd if=./file.in skip=2 ibs=1M count=1 of=./file.out seek=1 obs=$file_out_size
這里多了一個參數(shù)skip
代碼如下:
skip=BLOCKS : 拷貝數(shù)據(jù)前,從輸入文件跳過BLOCKS個block,block的大小由ibs指定。這個參數(shù)和seek是對應的
上面命令的意思就是,從文件file.in開始跳過2*1M,拷貝1*1M數(shù)據(jù),寫入文件file.out的1*$file_out_size偏移處
這樣基本的參數(shù)都介紹全了,無非就是設置輸入輸出文件以及各自的偏移,設置讀寫數(shù)據(jù)塊大小和讀取數(shù)據(jù)塊個數(shù),下面總結(jié)一下
代碼如下: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