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手機拍攝還是相機拍攝,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照片清晰,諸如主題、構圖、氣韻之類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想獲得清晰的照片?那就必須把保持穩定放在第一位。尤其是置身于昏暗環境下時,如果不能保持穩定,就只能收獲一張張神魔亂舞,殘影飄飄的詭異大作……手機作為最便利的拍攝工具,應對此種境況的招數只能是增大光圈、提高感光度等,當然,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集成光學防抖!
光學防抖流派
光學防抖,英文稱之為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簡稱OIS)。在數碼相機領域,光學防抖的實現包括兩種方式:一是鏡頭防抖,一是感光器件防抖。在陀螺儀捕獲相機的振動數據(方向、速度、移動量)后,前者通過鏡頭上鏡片的動作來補償位移,后者則讓機身上的CMOS/CCD進行快速移動來實現補償,消減抖動帶來的影響。
但是對手機來說,要給感光器件提供動作馬達比較困難,會造成攝像頭組件厚度的大幅增加,面對如今追求超薄的手機設計潮流,只有極少數廠商會選用這種方式。而對于原本就偏大的鏡頭部分來說,做文章的余地就相對充裕,所以鏡頭防抖也成為目前業界的主流選擇。不過,加上光學防抖后還是造成了體積的增長,所以鏡頭凸出機身也在所難免了。
手機鏡片位移實現防抖也有兩個發展方向。首先就是Lens Shift(或稱PureShift),也就是平移式防抖,它讓鏡片在XY軸移動來補償機身抖動,光學素質較好,可以獲得優秀的畫面質量。另一種則是Lens Tilt,即移軸式防抖,它通過傾斜鏡片來實現位移補償,由于結構和工藝都相對簡單,生產成本較低,也受到部分廠商的青睞,但是這種方式對畫質略有影響,效果不如平移式來得出色。
iPhone 6 Plus的光學防抖
最近光學防抖之所以受到關注,歸根結底還是緣于iPhone新一代產品的推出。Plus和iPhone 6的差距就表現在光學防抖和全高清屏幕上,對于追求完美的用戶來說,不Plus不幸福呀。
在去年推出的iPhone 5s中,Apple就為它集成了基于軟件的防抖技術,其原理是將瞬間拍攝的4張照片通過算法優化,把每張照片中最出色的部分拼接在一起,從而輸出畫面質量更高的照片。到了iPhone 6 Plus,則通過硬件來解決機身抖動的問題。
從iFixit對iPhone 6和6 Plus的拆解可以看到,iPhone 6 Plus的攝像頭(左側)在鏡頭周圍多出了一些金屬片,就是用于防抖和對焦的音圈電機的安裝痕跡。
Apple的相應專利也對此有所介紹,一般手機攝像頭的鏡頭會整個嵌套在音圈馬達中,通過電磁線圈驅動其運動來完成對焦,而Apple則將防抖設計整合進了自動對焦所需的音圈馬達,實現了5個方向的鏡片位移和旋轉。iPhone的陀螺儀和M8運動協處理器共同作用,將機身的細微抖動轉化為數據,馬達則相應地進行快速移動,驅動鏡頭進行補償。開啟光學防抖后,可以將快門速度提高2-3檔,對于非專業拍攝者來說,這個設計讓出片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在低亮度環境下效果尤其明顯。
防抖手機回放
iPhone 6 Plus讓大家把注意力轉向光學防抖,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其他廠商的努力,他們甚至在更早的時間就引入了這種技術,尤其是日系手機對此更是拿手。不過,日系產品如今很難入手,我們還是多關注下國內上市的防抖手機產品吧,先從國產品牌開始。
vivo Xshot
vivo Xshot在拍攝水平上受到很多贊譽,它采用的光學防抖技術會以每秒4000次頻率高精度偵測被攝物體的位置偏差并瞬時調整位置補償鏡片,從而在不降低畫面質量的同時有效防止抖動,一般可使安全快門速度降到原來的2-4倍。
努比亞Z5Sn
努比亞是一家把拍攝作為主要賣點的手機廠商,年初推出的Z5sn就集成了防抖技術。另外,努比亞最新的X6也支持光學防抖。
諾基亞Lumia 920
國際產商這邊,諾基亞Lumia 920可能是最早進入我們視野的光學防抖手機,早在2012年下半年就已推出的這款產品在拍照效果上的提升曾經讓人大感驚艷。隨后開發的Lumia 1520、Lumia 930也繼承了這一優勢,加上2000萬像素感光器件、蔡司鏡頭,拍攝能力更是如虎添翼。
HTC One
2013年4月,HTC One的推出展示出對影像效果的獨特追求,褒貶不一的超像素技術且不提,它引入光學防抖這一點就展示出HTC在手機設計上的超前意識。
LG G2
這款手機的創新不止是后置開關和音量按鍵,它也是較早引入光學防抖功能的先驅之一。其后續產品 LG G3除了光學防抖外,還引入了激光對焦技術,值得關注。
Google Nexus 5
作為谷歌和LG合作的“親兒子”,它實際上從LG G2中吸納了不少功能特性,其中就包括光學防抖。雖然沒有在國內上市,但作為谷歌粉還是想讓它露個臉~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