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經常有朋友跟我建議,是否可以開發一種比較全面的seo工具。說實話,seo工具確實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因為seo服務,顧問和咨詢都不是一種可擴展的模式。
像以前說的,賣產品還是賣服務?想發展的更大,就要往產品轉化。賣服務,賣的就是時間,而時間是無法擴展的。在某些高度專門化的領域,想把知識和技巧傳授給別人以達到擴展性都十分困難。所以如果有seo軟件,對很多網站的優化將很有幫助。
但問題在于,軟件畢竟是軟件,是死的,直覺經驗在seo中占了更多的份額。
通常我們看到的seo軟件,主要是以查詢排名位置或網站基本信息為主。這部分無疑很有幫助,而且準確性很高,與自己手動查詢沒什么大區別,卻能省很多時間。
有一部分seo軟件號稱能對網站優化情況做出診斷和建議。這一部分我覺得是不太靠譜的。比如有的軟件對目標網站抓取之后進行分析,可能會告訴站長,需要把關鍵詞密度提高到多少多少,或者標題中關鍵詞重復兩次或者三次。
這些建議無非是對相關關鍵詞排名前十位或二十位的網站進行統計。如果排在前面的網站平均關鍵詞密度是4,而要優化的網站關鍵詞密度只是2,那么軟件將會自動建議你增加關鍵詞密度。基本上這類seo工具所能建議的,都是靠這類統計得出的。
問題在于這些統計數字其實是有誤導性的。它欠缺了一個好的seoer應有的全面觀察,直覺和經驗。
舉個例子,如果某關鍵詞排在搜索引擎前十頁的網站中,網頁標題平均出現關鍵詞3次。而排在比較靠后的網頁標題出現關鍵詞平均次數比3次高或者低。這是不是意味著針對這個關鍵詞,在標題中重復3次關鍵詞是最優化的值呢?
乍看之下是這么回事,但仔細思考一下,很可能完全不是這么回事。排在前十名的網站,會不會都是由有經驗或至少是了解seo的人經手的呢?對大部分比較熱門的詞,這個假設應該不會很離譜。
而有seo經驗的人,往往傾向于在網頁標題中適當重復關鍵詞。對seo完全沒聽說過的人,可能網頁標題只是寫“中央電視臺”。但做seo的人,往往就會想辦法把標題寫成“中央電視臺—中國最權威的電視臺”。我想做seo的大概都明白這種心理。
所以排在前十位的網站,可能大部分是seo經手的。而seoer要優化網站,絕不僅是優化標題,可能優化的地方太多了。網頁其他文字,內部鏈接,黑體,粗體,關鍵詞位置還有外部鏈接。所有這些放在其他地方的seo努力,才造成了是這十個網站排在了前面,而很可能不是標題中重復三次關鍵詞起的效果。可能標題中出現一次關鍵詞是最優值,但是因為seo們在其他方面的努力,使這些網站排到了前面。
按統計數字認為標題要重復三次才是最好的,這往往是對統計數字的誤讀。哪些是統計數字的誤讀?而哪些不是?這是難點所在,也恰恰是搜索引擎核心工程師之外的人永遠無法知道的。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